訪58屆老校友陳雪華記者俞傳芳學生記者董佳慧尹清欣">
電子報
電子報

無悔的人生無悔的選擇
訪58屆老校友陳雪華記者俞傳芳學生記者董佳慧尹清欣


  時值金秋,丹桂飄香,天高氣爽,在這收獲的季節(jié)里,校園里迎來了一屆又一屆的校友返校。一群群年逾花甲、古稀的老校友相伴相攜、看母校的變遷、談人生豪邁、數不盡這半世紀的情緣……此刻坐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回憶她基層行醫(yī)的40載春秋的,就是58屆老校友陳雪華。
  刻苦學習下基層1953年,當時未滿18周歲的陳雪華懷著醫(yī)學夢,只身一人從福建莆田坐了四天三夜的火車來到合肥,進入安徽醫(yī)學院學習。當年的安醫(yī)周邊尚屬郊區(qū),水電供應都有困難,教材對陳老那一輩人而言更是奢望。可這一切都難不倒樂觀開朗、團結奮進的安醫(yī)人!水源供應不足,他們就挖出一口井;沒有教材,他們就課上認真聽講記筆記,課下及時復習整理,借閱醫(yī)學雜志;夜晚沒有電,他們就點著蠟燭繼續(xù)學習!正因為有著這種認真學習、孜孜不倦的品質,陳老才在安醫(yī)汲取了寶貴的知識,并用自己的一生投身醫(yī)學、救死扶傷,將青春無悔奉獻給基層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的建設。
  畢業(yè)后,陳老響應黨的號召,成為第一批到基層工作的醫(yī)學生中的一員,來到淮河南岸的壽縣縣醫(yī)院。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陳老之前從沒有一個大學生愿意到那里工作。正因為如此,作為壽縣縣醫(yī)院第一個大學生,陳老一到,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病人。
  基層工作獻一生雖然已經有思想準備,但剛來到壽縣縣醫(yī)院,陳老還是很震驚:一條荒蕪泥濘的小路、兩排低矮簡陋的草房,數十人同居一室的宿舍,這就是這個醫(yī)院的全部。來不及沮喪,醫(yī)師的職責促使剛放下行囊的陳老,當仁不讓地扛起了責任。骨科的骨折、復位、固定、截肢;婦產科的剖腹產、子宮肌瘤、人工流產、上環(huán)、結扎;內科的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心律失常;兒科的肺炎、腦炎、高熱、驚厥……無一不是陳老的診療范圍。這對于剛出校門的她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挑戰(zhàn):沒有可以請教的上級醫(yī)師,也沒有可供閱讀和查閱資料的圖書館,上學時分科精細的手寫筆記也遠遠滿足不了臨床醫(yī)療的需求。于是,陳老把每月僅僅42元的微薄工資的大部分都用于購買業(yè)務書籍和手術圖譜,長期自費訂閱各種業(yè)務期刊,邊工作邊鉆研。每次手術前,即使再熟悉的病例,陳老都會翻閱有關書刊,再次溫習手術步驟和注意事項,力爭熟悉再熟悉、細致再細致,甚至連術后護理的細節(jié)也不放過。她把自己的所有時間都放在了鉆研業(yè)務上,工作的頭5年,除了吃飯睡覺,她就是工作和看業(yè)務書刊,從不逛街看電影,甚至沒添過一件新衣服。工作突出的陳老,很快便成為病人們心目中無所不能的“萬金油”醫(yī)生。
  在偏僻落后的基層醫(yī)院,醫(yī)療糾紛和訴訟表現得更加突出和血腥。那時,病人和家屬對不滿意的醫(yī)師采取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幾十人的群毆和抄家!而陳老從醫(yī)工作40年,從沒有出過一起醫(yī)療差錯和責任事故,病人都親切地喊她為“陳一刀”。她說,能做到這點其實很簡單:無論病人的地位高低還是貧窮富有,她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救治,充分做好危重患者家屬的宣教和溝通,能用便宜的藥決不用貴的,能一天做完的檢查決不拖到第二天。有時候病人沒錢住院,陳老就盡可能給予資助。有一次,一個肝脾破裂昏迷的病人入院時沒有帶一分錢,陳老沒有推諉,而是用自己的工資為病人做經濟擔保立即實施搶救。后來病人因傷勢過重去世了,家屬辦完喪事后,不僅還清了陳老擔保的全部欠費,還特意找到陳老的家向她表示感謝。人心都是肉長的,陳老從心底把每個病人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子女,盡心盡責,又有哪個病人和家屬不被感動呢?
  一生懸壺終無悔基層工作40年,陳老也不是沒遇見誘惑。她的愛人在福建人民出版社任科技編輯,要把她調回福州,福建省立醫(yī)院也先后7次發(fā)出商調函到壽縣調她去工作,與此同時,陳老遠在日本東京京都大學任教的父親也為她辦好了去京都大學留學的一切手續(xù)。面對錦繡前程和出國深造,陳老不是沒動搖過,但是想到信任她、需要他的基層的病人們,她還是毅然放棄了。陳老做通了愛人的思想工作,讓愛人放棄了沿海省城優(yōu)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來到壽縣改行成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夫妻二人一起為基層做貢獻。
  陳老的奉獻,基層人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壽縣縣醫(yī)院評聘她為外科主任醫(yī)師(迄今仍是全院唯一的正高職稱),人民也選舉她先后擔任安徽省人大第六、七兩屆代表,壽縣人大第十一、十二兩屆常委會副主任和壽縣政協第八、九兩屆副主席。
  1997年,陳老退休,過著恬淡幸福的生活。每當黃昏漫步街頭,和熟悉的患者朋友互致問候,和曾經的同事會心一笑,都讓陳雪華老人深深感到:從事醫(yī)師這一職業(yè),到貧窮落后的基層工作,是她人生中最無怨無悔的選擇。